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多年来,在雪域高原,在大漠深处,在蔚蓝碧绿的江河湖海,在生机盎然的辽阔大地,在全球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线……中国铁建以铁建方案、铁建智慧、铁建行动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
建设雪域高原美丽天路 留下和谐共生动人传说
由铁一院总体设计,中国铁建多家单位参建的青藏铁路是我国乃至全球工程建设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工程。
羊群在架桥机附近活动
中铁十一局集团承担着青藏铁路安多至拉萨段的铺轨及架梁任务,沿线400多公里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施工前便建立了完备的环境保护考评体系,本着“建设与保护”并重的理念针,在铺轨施工进行的同时对沿线同步进行草皮移植,通过专人负责、科学养护等方式,保证了草皮移植的成活率。为保护野生动物,对全体职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自发组织了300多人成立了青年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救助沿线的牛、羊、狗及部分鸟类动物近200只,为藏族同胞筑起了一条和谐共享的“绿色长廊”。
可可西里清水河特大桥旁成群的藏羚羊
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清水河特大桥,位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与核心区的交接地带,这里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动物,同时生长着数以百计的珍稀植物物种。建设者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将采石场建在五六十公里以外的无植被区,把部分便道修成“之”字形,绕开有植被的区域;施工时拔掉彩旗,关闭夜间灯光,主动为藏羚羊的迁徙、繁衍停工让道。清水河特大桥建成后,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成为野生动物正常生活、自由迁徙和繁衍的通道。
青藏铁路标段沿线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动物
中铁十八局集团参建的青藏铁路标段属于唐古拉山羌塘自然保护区,沿线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为确保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受影响,他们专门成立了环保组织机构,对营建和整个施工过程实施跟踪检查,专门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种群基因交流、生存繁衍和迁徙。
青藏铁路北桑曲特大桥
中铁十九局集团参建的青藏铁路20标段途经水域175平方公里的错那湖,建设者在路基旁以装满泥土的编织袋堆码成长达36公里的挡土墙,又在挡土墙和湖岸之间设立隔离网,防止路基填筑时石头和土块滚入湖中。项目部施工期间经常在湖边捡到落单掉队的小野鸭,他们把这些小野鸭带回驻地,搭建专门的饲养场地喂养起来,弄来湖水作为它们的饮用水,待养大以后,把它们带到湖边集体放飞,让这群野鸭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拉林铁路绿化试验展示区
中铁十五局承建的拉林铁路管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境内。贡嘎车站地处黑颈鹤密集保护区,沿线树木比较茂盛。为了保护黑劲鹤及沿线的树木,上场后,项目部提出“不砍伐一棵树,不得对黑颈鹤造成惊扰”。在作业区域做到需要移栽的树木进行了移栽,避免了砍树带来的树木减少及生态破坏,防止新增水土流失。工作之余,员工们在驻地周围开荒垦地,种植各类花卉树木十余万株,为高原生态增添一抹亮色。
曼大公路
中铁十六局集团参建的国道569曼(德拉)大(通)公路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核心动植物保护区,周边生活着300余种高原稀有野生动物,更有“50年只生长10厘米”的脆弱生态植被。项目部为野生动物开设“专用通道”,通过观测分析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在管段沿线设置藏羚羊通道16处、其他动物通道8处,并精心进行地貌修复,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道开设后,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安全、从容地从项目沿线通过,与车辆互不干扰。
铁建智慧、铁建担当 为野生动物栖息保驾护航
工地旁的白天鹅
中铁十四局集团昌景黄项目部金溪湖特大桥近3千米跨越重点湿地区,这里是白天鹅的越冬圣地。为了给白天鹅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越冬环境,项目部坚持“保护为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施工原则,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设置了“湿地管护员”;为了避免桩基施工中泥浆对湿地造成污染和破坏,项目部严格控制泥浆池使用面积,并在四周护壁及底部铺设层层防水材料,保证泥浆不渗透;开启“静音模式”,采取噪音较小的反循环钻机工艺施工,将噪音较大、冲击性较强的活动安排在白天进行,同时派专人负责检测、分析、记录噪音的排放情况,动态调整施工工序,减少噪音污染。
一只大熊猫好奇地爬进了挖机的铲斗里玩耍,建设者等大熊猫走了之后继续施工
中铁十七局集团九(寨沟)绵(阳)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四川省平武县,项目施工区域就位于大熊猫保护基地内。项目进场之初就编制了《大熊猫保护制度》《大熊猫保护方案》。针对大熊猫生性孤僻,喜欢安静的生存环境这一特征,建设者将所有爆破施工都调整到白天,打桩、灌桩等施工尽量采用噪音小的机械设备。
阿富准铁路动物通道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阿富准铁路管段处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区内繁衍生息着普氏野马等48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其中普氏野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野生动物。为避免野生保护动物受侵扰,建设者积极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掌握动物饮用水源、救护站位置等,了解野生动物迁徙及生活习性,合理设置动物通道数量,为动物提供安全迁徙及生活通道。在施工期间救助受伤、迷路的野生动物共计20余次。
施工现场出没的野骆驼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参建的和若铁路项目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缘,项目施工区域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出没。为保护野骆驼,项目部所有途经该区域的施工车辆均主动慢行让行,确保野骆驼的安全;施工便道、作业带开挖及时恢复植被,附属工程也栽植了柽柳、梭梭等植物保护沙漠生态环境及野骆驼的家园。
尚岗1号隧道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尚岗1号隧道下穿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该区域亚洲野象等珍稀动植物品类极多。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干扰,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变原施工方案中“斜井开挖”为“进出口掌子面开挖”,优化减少占用森林40多亩。创新工法对二衬使用“反坡排水法”,达到清污分流效果,有效降低了涌泥对裂隙水的污染,保护了当地水生态,为大象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干净水源和栖息地。
西成高铁“四电”集成工程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施工、铁一院设计的西安北站至汉中车站的“四电”集成工程,横穿秦岭山区,野生大熊猫、红豆杉、羚牛、朱鹮等国家保护动植物众多。为尽量保持当地生态原貌,他们首次使用多种集成程度高的设备,将两个山区牵引变电所亭的占地面积由17800平方米减少到4800平方米,尽量保持生态原貌。
为了避免高铁运行对朱鹮进行伤害,项目人员在图书馆及新华书店查询大量资料,了解掌握朱鹮习性之后,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特殊防撞网,网上有两种明显的颜色,一种是立柱上的蓝色,一种是横梁上的黄色,这两种颜色对朱鹮来说是最敏感的颜色,朱鹮看到颜色后会绕飞。防撞网的大小比朱鹮的嘴巴略微小一点,这样朱鹮就不会卡在防撞网上。
深茂铁路小鸟天堂段声屏障
江门新会区“小鸟天堂”景区,是全国最大天然赏鸟乐园之一,栖息着夜鹭、牛背鹭和小白鹭等40多种共3万多只鸟,巴金曾在此写下散文名篇《鸟的天堂》。
由于地形所限,作为广东省首条直接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与粤西地区的高铁线——江湛铁路需要从这里而过。为保护深茂铁路800米之外的“小鸟天堂”景区,铁四院为深茂铁路设计了世界首例高铁全封闭声屏障,通过系列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历时2年半,攻克了铁路桥上全封闭声屏障面临的系列技术难题,为铁路建设迈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深茂铁路全球首例全封闭声屏障开创了我国铁路桥上设置全封闭声屏障的先河,有效填补了在合理结构形式、列车气动力效应降噪、隔音效果方面的世界空白,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全封闭声屏障综合设计和建造技术,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经验。
京新高速上的全国首创三层立体动物通道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运营,铁一院设计的京新高速公路梧桐大泉至木垒段全长515公路,沿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马鹿、雪豹、蒙古野驴等百余种,全线共设计了60余处动物通道。
京新高速梧木段最大的两处下穿红淖三铁路动物通道为铁路施工时设置的动物通道,是为胆小谨慎的蒙古野驴等提供的迁徙通道,京新高速要与铁路交叉,如果做成传统的十字交叉,就割断了动物的迁徙路径。而如果保留既有的铁路动物通道,高速公路改线,则要绕行10公里以上,投资成本大幅增加。为了不破坏既有通道,保证动物迁徙,建设者在两处下穿红淖三铁路处设置四个100米长的立交动物通道涵,结构形式为红淖三铁路桥铁路在上,动物居中迁徙,高速公路采用框架涵在下通行的三层立体交叉通道,这在国内工程建设史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历上是首创。
生态修复还原绿水青山 筑就多样生物美丽家园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
中铁十一局先后承建了雄安新区三个植树造林项目,栽种各类树木100余万棵,打造出生态林1.1万亩。
雄安新区造林工程,不同于一般城市绿化,它要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修建过程中,建设者积极向有关专家请教,严格把关苗木选择、运苗卸苗、挖坑种苗、浇水养护等全过程,苗木成活率达到99%以上。如今,生态林长势良好,郁郁葱葱;乘坐京雄高铁进入雄安时,两侧的生态廊道绿意盎然,赏心悦目。
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留白、最小干预、有效引导”的方法,自我修复借助自然之力,对于现状生长较好的植被能留尽留,同时注重表层土的收集利用,形成乡土原生植被群落,让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林地的动植物多样性,最终呈现出“花田草海、水上草原、大地景观、乡野田园”的河流生态廊道。
修复后的曹家坊废弃矿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铁五院自2015年起承担了北京市房山区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勘察设计任务,该项目于2020年11月份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十大典型案例的生态修复工程。
该项目通过固山体、防地灾,围堤堰、建洪渠,种植被、复生态等措施,使矿山逐步恢复了“绿水青山”本色。2019年底,该矿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9.6%,林木绿化率提升至89.4%,草地面积增加约3.21万平方米,多年断流山泉恢复自流,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在2019年实现“全年全部优良;特别是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曹家坊矿区现有鸟类33科99种,植物100科370属654种,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态产品。
黛湖全景
在中国铁建昆仑集团投资建设的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坐落着素有“中国藻类基因库”的淡水湖泊——黛湖。黛湖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有已鉴定藻类植物100余种,占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70%以上。随着旅游开发和农家乐的无序发展,至21世纪,黛湖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被列为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
2019年以来,昆仑集团联合铁五院、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等单位,对缙云山包括黛湖在内的17个子项目进行了生态修复。在工程设计之初,该公司确定了对违规农家乐做“减法”、对水系和植被做“加法”的理念,他们不仅科学划定取弃土、砂石料场,避免施工对环境的二次破坏,还精心搭配花草树木,使黛湖沿岸景观更具观赏性。今年“五一”黄金周,修复后的黛湖正式对游客开放,黛湖的水域恢复1.79万平方米,修复保护区内及周边生态50.4万平方米,生态修复面积也达到57.7万平方米,“生态绿肺”正焕发新生机。
增殖放流护生态 助力江河湖海生物保护
广西邕宁水利枢纽
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广西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因大坝建成后上下游之间有5米的水位差,为了确保大坝建成后鱼类能够自由穿行,中铁二十局建设者精心建造了长达400米的仿生鱼道,为鱼类洄游产卵打通生命专用通道。该项目首次在全国水利施工领域引入BIM技术,还获得水利部质量A级评价并通过水利安全标准化认证,被评为广西水利工程建设“文明工地”。
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保护活动
今年7月,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在江苏泰兴七圩公用码头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保护活动,投放质量检测合格和有检疫证明的高规格鱼苗68万尾,为长江补充鱼类生物资源,帮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泰兴港区七圩作业区公用码头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对生态影响,将码头设计为高桩梁板式码头,既不改变长江湿地的河床地形地貌和现有湿地环境,又不影响过水和水生生物的洄游。施工期间根据长江水位变化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在水位低的枯水期全面大干,在水位上涨的汛期减少和限制水下作业,为鱼类洄游留足繁育空间和时间;同时通过区域抛石,为10余种珍稀鱼类提供产卵、附着和躲避敌害的生存环境,致力于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贡献中国铁建力量
亚吉铁路吉布提段在临时营地开建伊始,迎来了一群好“邻居”——土生土长的野生狒狒,起初它们只用陌生的目光远远地眺望着。由于当地干旱燥热,河道常年断流,中国土木驻地员工就在附近的河道里为狒狒们挖设了集水坑,水坑成为了它们的主要饮水地。渐渐的,中土人与狒狒们和谐相处,狒狒们也不再惧怕,也在屋顶跳跃玩耍间见证了驻地一砖一瓦的建设。营地建成后,好“邻居”还会时不时地回来探望,建设者也会拿着一些饭菜招待“邻居”。在临时驻地撤离前,狒狒们还来送行,挥手告别。
被妥善转移的毒蝎
阿联酋铁路二期线路穿过沙迦酋长国米沙纳德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内居住着大量珍稀物种,且多为夜行动物。为了做好识别和记录,中国土木阿铁项目部连续数周连夜对物种进行追踪,将保护区内的动物都如数记录和转移。同时,为保护施工范围内的牧豆树(阿联酋国树,被誉为预防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生命之树”),项目部聘请专业公司移植树木,每移除一棵树,都补种两棵,筑牢防风沙的天然屏障。
珍稀树种悬挂保护提示牌
铁建国际玻利维亚鲁里公路全长508.07公里,地处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其植被茂密、物种多样,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其中,鲍鱼果树、橡木等2种珍稀树种在项目沿线广泛分布,项目管理团队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对珍稀树种进行登记存档,将15棵珍稀树种悬挂保护提示牌,严禁砍伐。项目部还同动物保护公司签订动物保护合同,在项目全线开展动物保护、动物迁移和救护,标记出包括玻利维亚国家保护动物黑凯门鳄鱼栖息地在内的28处地点。经当地动物保护部门审批后,采取群落整体安全迁移方案,迁移至水源丰沛的河道内。项目部还在环境保护区设置了3处供动物通行的通道,确保动物安全通行,守护“地球之肺”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本格拉铁路绕避卡梅亚国家公园
由中铁上海院勘察设计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全长1344公里,是21世纪中国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沿线经过诸多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中,卡梅亚国家公园是安哥拉第三大国家公园,于1975年建立,横跨安哥拉四市,占地面积14450平方公里,园内栖息着羚羊、大象、狮、河马、水牛、丛林山羊等多种大型动物。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中铁上海院确立“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系统设计理念,根据铁路工程实施的特点,把施工和运行阶段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噪声、固废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设计线路避绕自然保护区,预留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保护安哥拉的原始森林、天然植被和永久湿地。
图文来源中国铁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