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深的夜,抢最大的红包,用最快的手速成为第一波“尾款人”。今年的“双11”火热的购物狂潮依旧。
从仅为1天的购物节,到如今持续1个月的超长购物周期,“双11”逐渐脱离“仅此1天”的时间限制,已然成为强劲消费力的代名词,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
走过12年的“双11”依然火热
从最初的限时折扣满减,到堪比奥数的打折优惠公式,再到预付款后深夜守候的“尾款人”,“双11”的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
今年9月底,天猫就曾对外公布今年“双11”新品策略。据天猫官方数据,11月1日0点至24点,“双11”开门红首日,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部成交破亿元品牌64个,其中破5亿元品牌14个。
10月31日晚,京东也发布“双11”启动战报,晚8点开始的4个小时内售出商品超1.9亿件,超500个服饰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京东家电整体1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不变的“双11” 变化中的购物节
自2009年11月11日首个“双11”诞生以来,这一全民购物节日已走过12个年头。周期变长了,玩法增多了,过多的“套路”也正在逐渐规范,“双11”正慢慢发生变化。
● 周期变长,“双11”不再是1天的购物节
从最初的1天延长至1周,再到1个月,“双11”购物战线越拉越长,但消费势头似乎并未因此显出颓势。
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上涨,大众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持续释放是网购消费活力不减的主要原因。
● 玩法多样,熬夜还是不熬我说了算
与往年不同,今年有平台修改购物新玩法,例如京东将付尾款的时间提前了4个小时,消费者在10月31日晚上8点即可开始付尾款。拼多多则采取简单直接、直抵底价的策略,拒绝“付尾款”环节。
● 逐渐规范的“双11”
今年“双11”是《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后迎来的首个“双11”。“消费者虽然热情但总体保持理性,平台和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在减少,总体来看比以往规范不少。”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网友们的消费意识也越发理性。小红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省钱”相关的词汇搜索量,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22%,与“双11”产品避雷攻略相关的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约3倍。
从“双11”看中国市场的活力与理性
在国内市场强大需求驱动下,12年前催生出的“双11”一直以来都是商家的大促狂欢,也是让消费者享受快乐购物的节日。
不知不觉中,“618购物节”、“1212购物节”、上海“五五购物节”、北京“六六购物节”……各种购物促销节日也纷纷诞生。
容纳众多购物狂欢节的中国市场,依然呈现巨大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1133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下,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
消费热潮的背后,是对行业发展的冷静思考。从小红书搜索数据来看,今年“双11”预售开始到现在,新消费国货品牌比往年更加亮眼,“国货”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约50%。有专家表示,当下正是诞生消费品牌的好时代,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20多年积攒的产品人才,通过本地化的营销思路和洞察,能够快速产出符合中国当代年轻人需求的海量优质品牌。
图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