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要求对沿海港口资源进行整合,至此拉开山东港口整合的序幕。从具体实操细节来看,分三步,分别是组建渤海湾港口集团,重组青岛港与威海港,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形成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发展形态。
同年3月,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以下简称“渤海湾港口”)正式挂牌,将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一并纳入,并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这被看做是港口整合迈出的第一步。
进入2019年,山东印发《山东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青岛港在山东港口资源整合中的核心地位:将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现代化沿海港口群。
今年7月,我们又等到了第二步。青岛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青岛港集团发来的《关于接受无偿划转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事项的通知》。青岛市国资委、青岛港集团与威海市国资委、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威海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威海港100%股权(不含非经营性资产及对应负债)无偿划转给青岛港集团。
不到两年,山东的港口整合即推进至第三步的门槛,与其说进展神速,还不如说是迫在眉睫。
港口整合,山东迫在眉睫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港口之于山东的作用、现状说起。
山东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近陆岛屿296个,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山东实施港口整合之前,共有7大港口,分别是青岛、日照、烟台3个全国主要港口和威海、潍坊、东营、滨州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从所产生的货物吞吐量就能看出,青岛港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其他6个港则分为两个层级,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
当下以重工业为经济基础的山东,迫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优越地理区位与漫长海岸线的沿海地区显然是山东求变的首选。据公开数据(截止2018年底)显示,山东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1亿吨,港口发展就是核心,就是突破口。
但从这7大港口的实际状态来看,至少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是各港口都各顾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其次是部分港口建设过热,存在重复建设、运输货种同质化竞争的趋势,资源浪费严重;第三则是港口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发展进程缓慢,港口功能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等业务为主,典型的物流港属性,不具备新时期贸易港的特点需求。
而山东也看到自身港口发展的症结所在,及时开出了“港口整合”的药方,未来可以彻底改变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的经营局面,进而实现资源、人才、资金的高度集聚,形成合力进行统一的规划运营调配。
“三步战略”逐步实施,青岛港核心定位凸显
在山东实施港口整合的版图中,始终将青岛港作为核心,进行相关布局。虽然山东拥有青烟日3个年吞吐量超过4亿的大港,青岛港的脱颖而出也绝非偶然。
地理位置绝佳的青岛港,是国家级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承载国家战略。从港口吞吐量和盈利水平上,远超烟日,且山东省港口的外贸集装箱业务90%以上集中在青岛港,核心定位十分明显。
作为青岛港增强核心属性的重要操作,以青岛港为平台整合威海港,就变得非常重要。
威海港的业务方向在北边,和青岛港的部分特点类似,也是对日、韩贸易的重要口岸。但运营始终不理想,直到3年前威海港才开始盈利(2016年营收23.19亿元,净利润749万元),还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相比之下,青岛港从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各项指标来看,无疑具备成为并入威海港的平台条件。
终于到今年7月10日,迎来威海港正式划入青岛港的消息,青岛港集团也将持有威海港 100%股权,成为威海港的唯一股东。而此次威海港的并入,意味着山东港口进入深度整合期。
如何下好港口整合这盘棋?
众所周知,货源腹地交叉,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都让山东的港口整合,变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而港口整合可以带来规模效益,不仅可以有序投资,科学规划,而且能够避免无序利用岸线等稀缺资源。
就像原先山东港口的“七雄格局”,分散在各地的港口各自为战,这时候港口间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毫无合作共赢可言。
目前山东的港口整合有序推进,按照计划下面应该会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形成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意味着届时大家都在同一体系内,容易达成共识,可以合理分工,错位发展,进而打破原来互相竞争的局面。
当然,一系列操作后,如何真正发挥港口整合的作用,需要山东来做具体的规划部署。
首先,是由谁来主导,放眼世界,港口整合都要有大的海港作为龙头来先整合,形成主力港口,再带动中小型港口整合,显然在山东,青岛港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但从计划来看,第三步要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青岛港集团是其中的一部分,最终什么位置、有多少话语权,还要看山东的后续动作。
其次是避免整合“后遗症”的出现,港口整合的目标就是要做到1+1=2的效果,在相关整合工作中,省政府应履行好“裁判员”的职责,做好政策助力与监督疏导工作,通过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来帮助各港口明确自身定位,进入差异化发展的轨道,避免各个港口出现利益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内部真正形成发展合力。
第三则是引导产业,产业来支撑港口发展,完成从“物流港”向“贸易港”的过渡。现在的山东港口们,基本都是物流属性港口,装卸、储存、转运等传统业务占比较大,在航运、物流和金融贸易等配套服务体系有较大的缺口。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山东港口群的龙头,青岛港已经围绕这一短板,率先转舵。由“四大货类”(集装箱、干散货、液体散货、件杂货)向“六大产业”(装卸、物流、邮轮、金贸、临港、海外)全面升级,并一路向西至新疆开拓内陆市场,给沿途企业丰厚的优惠政策,尝试港口从单纯物流到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临港产业等全要素集聚的变革。
综上所述,整合港口的“思维之变”,折射了全省力求经济转型突围的坚定抉择,伴随“三步战略”的逐步实施,也让我们看到了山东振兴港口经济的机遇,“众港分治”的局面有望结束。